2022年3月31日,中国日报(China Daily)转载了张晓波教授对疫情下的小微企业支持政策的观点。张晓波表示,现阶段的减税和减免社保政策是从供给侧提供政策支持,但它并不能有力地帮助很多中小企业。作者认为,在供给侧支持以外,还可以通过为包括中小企业所有者在内的居民提供收入支持的方式从需求侧提供帮助。
张晓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讲席讲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负责人、小微经营者调查(OSOME)负责人。
原文链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203/31/WS6244f648a310fd2b29e54440.html
以下翻译自中国日报网
直接补贴是中小微企业的救命良方
为了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极高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采取了严格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实施阶段性封闭管理。这让原本已经举步维艰的中小微企业雪上加霜。
根据北京大学和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开展的小微经营者调查(OSOME)显示,与上季度相比,中小微企业业绩低于平均的比例有所上升,并且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在过去三个季度有所下降。
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政府在2020年底推出了一系列帮助中小企业的措施,其中大部分是在供给侧,如提供贷款、减免税收、推迟员工社保缴费、降低租金等。
虽然减税是最具广泛的政策支持,但很多中小企业并不能得到有力帮助。由于许多中小企业很少纳税或无需纳税,或很少雇佣全职员工,税收和减免社保政策支持措施对他们帮助不大。因此,许多中小企业仍在苦苦挣扎,等待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来克服阻力。
此外,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抵押品,也没有申请小额贷款,银行向它们发放贷款在经济上没有意义。这就是为什么业务规模越小的中小企业,通常从政府政策中获得的财政支持越少。这意味着通过供给侧干预帮助中小企业的潜力有限。
鉴于地方政府实施严格的防控措施,政府可以考虑在需求侧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直接支持。根据小微经营者调查(OSOME)和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在封锁中,对中小企业构成了最大的挑战是一系列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下降,在消费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中尤为明显。
除了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支持,如减免员工社保缴费和减税,政府还应考虑在实行局部防控的地区给予包括中小企业所有者在内的居民提供收入支持。因为收入支持不仅有助于防止弱势群体重新陷入贫困,而且在病毒得到遏制后,还可以创造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被压抑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收入支持政策将比供给侧干预更具包容性,因为它将允许受影响地区的居民将钱花在商品和服务上。这反过来将使大量中小企业受益,尤其是消费者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
一些专家认为,这种收入支持可能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但这种说法似乎有些夸张。
首先,局部防控是暂时的,不会对当地经济造成持久的损害。如果收入支持计划能够帮助维持消费者需求,并且中小企业的生产或服务能力不受影响,那么在奥密克戎被控制后,生活将很快恢复正常。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和适当的政府干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可能破产,这反过来会增加失业率,减少政府收入,并迫使政府在长期内增加社会福利支出。
其次,通过明确退出策略,该计划可以在防控措施放松或撤销后逐步取消。这意味着预算成本可以被限制。
最后,国际经验表明,与收入支持计划相关的风险是可控的。自疫情爆发以来,许多国家实施了收入支持计划,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当有限。最显著的负面影响可能是需求上升和全球供应链中断共同导致的通胀压力。但由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内供应链之一,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的通胀压力应该更为温和。